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商业 > 消费 >

中国首家!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在青岛投产

2022-09-02 10:24 来源:金融网 www.chnfi.com

网友评论 字号:T | T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今天,如何乘着“双碳”东风,与产业链共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未来,是当今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

9月2日,海尔智家在青岛莱西建设的中国首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建成投产。该工厂通过保障废旧家电正规化、合法化拆解,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再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据悉,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是以国家级再循环产业数字化为依托的中国家电行业首个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工厂占地150亩,共设有6条家电拆解线、3条清洗破碎线体、1条静电筛选线、8条造粒线。投产后,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再生能力3万吨,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未来,工厂还将逐步扩展到部件再制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贵金属提炼等领域,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

践行ESG理念,全流程绿色循环助力“双碳”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21亿,且淘汰率涨幅高达20%,2022年预计报废量超2亿。老旧家电体量巨大且能耗惊人,同时随意废弃的老旧家电对环境污染严重。“双碳”目标下,如何让废旧家电得到妥善处置,是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相继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发展。今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而海尔智家作为“回收目标责任制”的先行企业,率先切入再循环产业,以回收业务为切入点,向拆解环节延伸,打造“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产业闭环的绿色再循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全生态共创共赢。

此次海尔智家建成投产的再循环互联工厂,是中国家电再循环产业第一座互联工厂。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更是在探索全行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海尔智家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正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建设一个国家级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解决废旧家电拆解企业审批流程复杂、信息录入任务繁重等问题,为拆解企业提质增效。

除了家电回收拆解环节外,海尔智家在国家“双碳”战略下,积极践行ESG理念,形成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处置、绿色采购”的6-Green战略,将低碳节能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驱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系列的布局,不仅让海尔智家赢得了行业的认可,还获得了一系列认证。不久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布了首批家电类《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名单,评价范围覆盖从产品设计到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其中,海尔智家多种产品名列其中,成为首批获该认证的企业。

搭建线上线下回收体系,覆盖全国小区和乡镇

如何科学处理废旧家电,打造全流程、全生态、全生命周期的家电回收处理循环体系,既事关家电生产企业、回收企业,还与数以亿计的家庭用户息息相关。因为在家电回收循环过程中,用户是最重要的起始环节。

在洞察到用户找不到正规的回收渠道等痛点后,海尔智家通过线上、线下两大途径的布局,让用户交投废旧家电更方便、更规范。

具体来看,在线下,海尔智家的回收网络已整合了3.2万家线下门店、10万余名服务兵、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可以到每一个小区和乡镇。在线上,用户可以在海尔智家APP、官网、信公众号等提交废旧家电需求,服务兵接到需求后上门评估、带走废旧家电,如果用户有更新换代的需求,则可以实现收旧和送新一次上门、一次物流完成。

同时,针对回收家电的去向,海尔智家还利用标识解析技术,给每一机器都对应唯一一个旧机码,从而实现在收、储、运、拆等各个环节全流程可视、可溯、可查,明确旧机流向,保障废旧家电得到安全、高效、合规的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既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又是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ESG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山东省和青岛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落地,是莱西市努力打造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合力打造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城市样板。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行情数据中心

  • 美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金融网 www.chnfi.com
广告投放、软文发布、投稿合作QQ在线咨询:2083661469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