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中华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金融 > 保险 >

安盛坚定深耕中国市场,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25-05-27 08:15 来源:中华金融网 www.chnfi.com

浏览: 字号:T | T


【2025年4月10日,上海】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的关键之年。在国家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引领下,安盛集团作为最早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外资保险集团之一,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深耕中国本土市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4月10日,安盛集团两位副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德·库尔图瓦 (Frederic de Courtois)先生与乔治·斯坦斯菲尔德 (George Stansfield)先生联袂来沪访问,并在陆家嘴金茂大厦举办“金融机构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合作机遇,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见证开放,共享繁荣

扎根中国26年来,巨大的市场潜力、稳定的政策支持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让安盛集团深刻感受到中国金融高质量开放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安盛集团将通过工银安盛人寿、安盛天平、安盛环球再保险等运营实体,继续坚定深耕中国市场。

以安盛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工银安盛人寿为例,去年该司净利润增幅46%,营业净收入增幅318%,在业务规模、资产质量等方面均位居国内保险市场合资寿险公司的领先地位。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王都富表示,工银安盛的高质量发展,是中法合作交流和中国金融开放的缩影,证明了中法金融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大有可为。未来,工银安盛人寿将在中外股东的支持下,不断以创新实践为上海的金融生态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提升上海在保险领域的国际化水平。

图片说明:安盛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德·库尔图瓦先生(右),安盛集团副首席执行官乔治·斯坦斯菲尔德先生(左一),安盛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尹玄慧女士(左二)

扎根本土,服务全球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等众多前沿领域实现技术飞跃与行业领先,更为安盛等外资险企提供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增量机遇。

2024年,安盛天平牵头推动安盛集团与人保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全球两大保险集团在属地保险服务、承保能力支持、共享服务网络、再保险业务双向拓展、全球方案的国际合作、产品创新合作、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度合作。安盛通过分享全球网络资源和专业能力,持续提升以人保集团为代表的中资保险机构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025年1月,安盛与人保的首单合作落地香港,通过分享广泛的渠道资源、技术知识和成功经验,支持中资新能源车企逐鹿香江,强化金融保险赋能实体经济能效。此次合作不仅有力推动了香港车险市场的扩展,更是中国汽车及供应链产业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推动中国保险业进一步构建“双向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本着“相互信任、长期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增长”的原则,安盛与人保的合作模式还将陆续在其他海外市场展开。通过资源共享、机遇传递和优势互补,双方将为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资企业出海提供“全周期风险管理方案”,支持中国制造的全球布局。

耐心资本,深耕中国

安盛集团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始终紧扣国家战略及上海定位,将中国开放最前沿的临港新片区视为对接集团全球网络资源的战略枢纽,不遗余力向海外保险主体推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在支持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2023年,安盛天平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首批入驻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并签订了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首单国际分入合约;2024年,安盛天平再保中心成功实现了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首单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2025年1月,安盛环球再保险成为首家入驻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并于3月挂牌,进一步推动上海再保险国际中心的建设;2025年5月,安盛集团再保险业务团队将赴临港开展合约路演,以实景呈现的方式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临港的制度创新和高水平开放优势也将进一步转化为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吸引力,吸引全球再保险资源聚集。

作为安盛集团在华全资财险子公司,安盛天平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业务最多元的外资财险公司之一。安盛天平将充分发挥集团网络资源与风险管理专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以金融活水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开启全新篇章。

图片说明: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左伟豪先生

来源:东方财经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中华金融网 www.chnfi.com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