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中华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资讯 > 房产 >

零碳建筑、多能集成!海尔智慧楼宇AWE展全场景方案

2024-03-14 15:40 来源:中华金融网 www.chnfi.com

网友评论 字号:T | T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产业异军突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作为消耗能源和产生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推进建筑运行能源绿色转型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零碳建筑也成为“双碳”实践的生动样本。

3月14日,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AWE)在上海拉开帷幕,秉持着“有建筑的地方,就有海尔智慧”的理念,现场海尔智慧楼宇针对建筑能耗水平高、能耗管理复杂等全球行业痛点给出了差异化的智慧集成能源解决方案,为行业提升能源效率及可持续发展找到新的增量路径,并引领行业零碳建筑技术攻关及规模化发展。

科技赋能降碳,推动零碳建筑转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节能化、智能化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海尔智慧楼宇从家庭走向建筑,从产品方案拓展到整体建筑环境节能系统方案,已成为海尔智家第二增长曲线。

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落地,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海尔智慧楼宇以科技赋能创新,不仅展示了创新的产品技术,还展示了先进的绿色方案,助力零碳建筑智慧升级发展。

在零碳建筑展区,海尔首创的磁气悬浮机组相比普通中央空调省电50%,并联动机房其他设备一同接入“楼宇大脑”,实现智慧升级。以青岛某项目为例,海尔智慧楼宇应用以磁、气悬浮中央空调为核心的高效机房解决方案,将中央空调、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产品接入云端,整体系统节能性提升50%左右,超行业一级能效。国际领先认证机构SGS为该项目颁发行业首个“智慧楼宇运营管理铂金级认证”,属行业节能降耗最高水平。同时,海尔智慧楼宇还打造了热回收多联解决方案和针对中小空间的Super侧出风多联机、Fast商铺多联机等方案,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海尔智慧楼宇还带来R290冷媒的空气源热泵解决方案,包含光伏、储能、空气源热泵等设备,实现绿色供能和整个系统的极限环境下的高效经济运行。在超低温环境下可正常运行,供热能力不衰减,实现最低噪音运转。值得一提的是,有欧洲团队全程参与产品设计交互的集成水箱方案All in one,其内机占地面积做到全行业最小,能效超行业一级水平。

可以说,凭借科技创新,海尔智慧楼宇不仅打造了综合性的零碳建筑方案,还创新了热泵多能集成方案,推进了高效节能的零碳建筑发展。

创新多能集成方案,打破高能耗瓶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其中,推动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已成为共同目标。因此,储能作为碳中和赋能下的三大超级赛道之一,发展势头迅猛,建筑领域的新型储能项目数量也呈现跨越式增长。

海尔智慧楼宇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的作用,升级能源解决方案,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对智慧、节能的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AWE展会上,针对节能降本需求,海尔智慧楼宇推出行业首个储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打通储能行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带来高品质、稳定可靠、绿色低碳新体验。具体来说,储能生产场景中,创新转轮除湿+高温热泵再生的一体式热回收集成方案,保障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系统节能50%,降低运行成本;温控场景中,发布四大液冷机组新品,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下,温度稳定在±0.2℃,实现高效控温;在能源应用场景中,以全直流变频物联多联机、楼宇能源智控平台为核心,融合光驱储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能源利用,满足用户热水及冷暖需求,助力建筑降本提效。

此外,海尔智慧楼宇依托“楼宇大脑”平台,目前已实现能源的生产、存储、利用及管理。具体来看,海尔智慧楼宇通过磁气悬浮ORC发电机组将工业废热进行回收,并转化成电能,可供给建筑内部热泵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使用。同时,借助光驱储能技术还可将多余能量优先储存起来,当超过建筑本身能源用量时,通过管理系统并网出售。

未来,海尔智慧楼宇也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升级、完善场景方案,助力降碳、零碳和负碳建筑发展,并不断开拓建筑能效提升新道路,与行业一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中华金融网 www.chnfi.com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