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商业 > 消费 >

靠品牌战胜规模!海尔空调怎么做到的?

2022-03-18 14:03 来源:金融网 www.chnfi.com

网友评论 字号:T | T


家电企业“一台代工都不做”,这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在当时,受出口创汇的风潮影响,几乎所有的中国家电企业都选择了省时省力、贴牌代工的路子,以求快速获得利润。

但海尔智家偏不,不仅不做代工,还选择了自主创牌这条最难的道路。为什么说难?从1989年开始批量出口算起,整整26年,海尔智家才在海外突破盈亏平衡点;又用5年,突破代工利润率。

但很多企业也难以预见的是,走过了最难的创牌路,海尔智家接下来的崎路变成了坦途。拿空调产业来说,海尔空调从出口创牌至今,已进入收获期,取得累累硕果:

根据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的研究显示,海尔空调荣获中国家用空调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第一;海尔互联空调(包括智能空调)第6年位居全球第一;健康自清洁空调第4年居全球第一。

海尔空调荣获中国家用空调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第一

连拿3个第一,让中国空调长期领先行业,走在世界前列,海尔空调是怎么做到的?

站在出海的十字路口:海尔空调不做贴牌,做创牌!

在30年前,中国空调企业出口,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切入快、保收益的贴牌代工之路,一条是投入大、风险高、收益未知,但或许能树立用户口碑的创牌之路。大多数空调企业都选择了贴牌代工,不用投入研发、和营销,短时间内就获得不小的回报。

有人选择贴牌,有人就选择创牌。海尔空调是为数不多选择第二条路的企业,始终坚持出口自主品牌。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空调这种品牌依赖度非常高的产品,人们在选购时,往往会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品牌,所以本土品牌构筑的天然壁垒就是海尔空调出口创牌的一大关口。

为了顺利出海,海尔空调选择了两种策略,一是在新兴市场做大自身品牌知名度,二是在成熟发达市场收购本土知名品牌。从1999年顺利进入意大利和美国市场,海尔空调在研发、制造、营销等三位一体本土化发展模式指导下,已在全球多点开花,成为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意大利、印度、泰国等海外多国中国自主品牌第一。

反观贴牌代工的企业,享受完中国制造的红利后,很多人发现,由于长期给主流品牌代工,导致自己的品牌无法走进主流市场,企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海尔空调自主创牌的成功带动了品牌意识的觉醒,中国空调品牌开始从出口创汇向出口创牌转变。

在海尔空调之后,近年来,格力、美的等品牌不断加大自主品牌的出口力度,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日益提升。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市场中国家用空调销量为1121万台,同比增长41%,渗透率稳步提升,达到16%,实现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11%。其中,海尔空调荣获中国家用空调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第一。

不只输出品牌,还将健康空气场景落地全球

出口创牌,让海尔空调在海外市场站住了脚跟,也让中国品牌找到了新的海外拓展方向。但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空调行业陷入阴影,市场业绩呈下滑趋势。

纵观全球,在一众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海尔空调却成为了唯一的“逆行者”: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互联空调(包括智能空调)当年销量超过3600万台,海尔品牌占比超过33%,第6次位居销量排行榜第一;全球健康自清洁空调销量超过2400万台,海尔健康自清洁空调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7%,第4年位居销量排行榜第一位。

不断增长的销量背后,是海尔空调紧抓用户需求,率先进行健康场景赛道转换的大胆尝试。

智慧客厅场景

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用户对居家环境的舒适、安全、健康需求,海尔空调以互联智能空调为依托,创新场景科技,为客厅、卧室、儿童房、厨房、卫生间等专属场景提供专属空气,带来健康呼吸新体验。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海尔空调将健康场景落地泰国市场,上市会洗澡的自清洁空调、能净化空气的净界空调等健康场景的核心网器;在欧洲,海尔空调也将空调干净、空气洁净的场景方案落地。

在全球化布局的大背景下,海尔空调用勇气和实力证明了中国企业抓住用户需求,完全可以用创牌战胜“贴牌”,并走在世界前列。未来,海尔空调将不断创新科技,优化升级用户体验,带来更多智慧空气场景解决方案。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行情数据中心

  • 美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金融网 www.chnfi.com 工信部京ICP备17057549号-5
广告投放、软文发布、投稿合作QQ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