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商业 > 消费 >

扒开科技底牌!空调业竟有三获国家科技认可的品牌

2022-02-28 12:48 来源:金融网 www.chnfi.com

网友评论 字号:T | T


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整个行业经历了由定频、变频到智能、健康化的不断变迁,无论是技术还是行业格局都逐渐走向成熟。那么,在诸多空调品牌中,谁的科技创新实力更强呢?

针对这一问题,相信不同的消费者心中,一定有着不同的答案。不过,当扒开科技底牌时,这个品牌的实力已经不允许他再低调下去。

1998年,凭借变频一拖多技术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6年,凭借“空调器舒适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1年,仅时隔5年,凭借“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项目组,第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这个品牌,就是海尔空调。

 

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含金量可想而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空调业竟有三获国家科技认可的品牌。那么,海尔空调为何能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在荣誉背后,隐藏着海尔空调怎样的科技创新实力?

1年2项原创科技迭代:造出首台国产雪蜡车

我们常说,创新是一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那海尔空调有着怎样的创新基因呢?

过去30余年间,海尔空调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优良传统:坚持1年2项原创科技创新。就拿海尔空调第3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来说,这是海尔空调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发力建筑绿色低碳技术的阶段性成果。

这项技术实现了在不同区域的热舒适参数下,确立分区、分等级的系统设计方式,研制了智慧送风、无风感送风、温湿度多参数综合补偿、气流组织优化的创新技术,解决了“要舒适就不节能”的矛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成果还成功应用到首台国产雪蜡车中,在刚刚闭幕的国际大型冰雪赛事中有着出色的发挥。即使在室外零下三十五度的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快速启动并长时间运转,使车内始终保持二十度以上的舒适环境,为雪蜡车提供一站式安全可靠的健康空气。

 

24年坚持做健康空气:海尔空调健康专利达1039项

其实,对海尔空调来说,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并非偶然,而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累积的必然。

早在1998年,海尔空调就研发出行业第一款健康负离子空调,开启了关于健康空气的探索历程。拿最近几年来说,从首创行业现象级新品自清洁空调,到发明空净合一、空新合一、洗空气,发明56℃高温除菌自清洁,迭代3D除菌舱等新品,海尔空调的创新步调一直领先行业。

 

如今,海尔空调健康技术专利已达1039项,其中包括411项净化技术专利、230项新风技术专利、115项除菌技术专利……今年健康空调节,海尔空调推出舒适不吹人的机械师空调、8合1洗空气等除菌舱系列新品,升级高品质的健康空气场景体验。其中,仅舒适不吹人的机械师空调,就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1项,持续引领出风体验升级。

提到机械师空调,不得不顺便说一下这款新品所搭载的水、火、电三重除菌的3D除菌舱科技。海尔3D除菌舱科技借鉴食品级巴氏杀菌流程,运用跃频速热技术和耦合联动高温维持技术,让整个送风系统温度骤升至56℃并维持30分钟以上,在空调内部形成高温除菌舱。接下来再利用逆循环速冷技术,让内部温度骤降,进一步杀灭病菌,吹出健康风。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创新应用,在整个空调行业还是头一回。

为满足人们的健康呼吸需求,健康空调节期间,海尔空调还为用户升级8合1洗空气新品。海尔洗空气空调应用了高速瀑布洗和水轮水膜洗技术,可以1小时洗一遍空气,清除空气中7类有害物,同时释放3类健康因子,一年365天都能用。

市场业绩是最好的反馈。随着布局的深入,可以看到,海尔空调健康空气成果初显。仅健康空调节启动当天,海尔空调销售额就达到5.1亿。从最新周度数据来看,海尔空调份额升至22.6%,创下开年来新高,持续为整个空调市场创造新增量。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行情数据中心

  • 美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金融网 www.chnfi.com 工信部京ICP备17057549号-5
广告投放、软文发布、投稿合作QQ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