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证券 > 上市公司 >

年报Q4增长55%超预期,喜临门开盘高涨7%

2021-03-11 19:24 来源:金融网 www.chnfi.com

网友评论 字号:T | T


在持续扩大的智能床垫市场中,唯有掌握科技硬实力的品牌,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据《2021年中国智能床垫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我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智能家居渗透率扩大,我国智能床垫行业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已高达50.5%,并且2023年有望增长至138.5亿元。

在全行业前景利好的大趋势下,品牌竞争也在愈发激烈。而这对于持续攻坚深睡科技37年的喜临门来说,恰好成为了一次彰显品牌实力最好的时期。

行业蓬勃发展——喜临门始终占据前列

3月10日,喜临门发布2020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喜临门2020年整体营业收入达到56.23亿元,同比增长15.4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8.35%,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48.46%,整体数据皆有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扬。

  

继续再看单季度情况,在Q1至Q4四季度里,喜临门家具业务收入持续攀高,其中Q4同比增幅达36%。盈利方面,除Q1扣非净利润受疫情影响外,之后三季度皆持续攀高,其中Q4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55%。

截止3月11日午间收盘,喜临门当日大涨7%,同时包含申万宏源、中泰证券在内的多家证券机构给出“买入”评级,喜临门后续市场继续看好。

解读财报背后——深睡科技的持续攻关

是什么让喜临门能持续为市场注入新动能,不断引领行业发展?这背后,离不开其深耕睡眠科技37年的深厚积淀,以及三大核心科技的重要突破。

不同于那些急于求成,用低质量、伪科技等助眠产品来赚快钱的企业。喜临门踏踏实实深耕睡眠领域37年,是迄今传统家具行业中唯一自建完整智能研发的企业,并已拥有包括Smart Wave护脊深睡系统、 零甲醛技术、抗菌防螨双核技术三大引领前沿科技。

  

其中,Smart Wave护脊深睡系统,是历时9年研发,内部迭代5代产品的成果,内含分区空气弹簧、智能匹配算法、睡姿识别睡眠感应、深度学习四大核心技术,真正实现“床适应人”。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包含专利技术107项,里程碑式地颠覆了欧美统治200多年的钢丝弹簧技术,成为了业内的标杆。

为更好地提升用户深睡体验,喜临门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研发了甲醛净化技术,让用户享受到更健康、舒适的睡眠环境。经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权威检测证明,喜临门相关产品的甲醛释放量仅为0.0005mg/m2•h,低于国家标准100倍。

此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喜临门全球独家抗菌除螨双核技术,恰逢其时地迎合了用户需要。该技术由喜临门融合“美国杜邦Intellifresh抗菌技术”、“欧洲瑞士Sanitized长效抑螨技术”配合实现,抗菌率可以达到99.9999%,是国家标准的100倍。

不难看出,喜临门收获更大市场份额的背后,根本的底力在于对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截至2020年末,喜临门获得有效专利640项,其中国内专利624项,国际专利16项。

未来持续加码——生态蓝海正破局立新

那么,喜临门是如何做到在睡眠科技研发上“攻无不克”的?实际上,这是因为喜临门一直以来在战略布局上的前瞻性,以及对市场方向的敏锐洞察力。

37以来,喜临门不断攻坚深睡前沿科技,在取得深厚积累的基础上,喜临门已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睡眠生态品牌矩阵,从一家传统家具品牌,转型为全球深睡科技引领者。

  

从产品端来看,喜临门凭借Smart Wave护脊深睡系统等行业标杆技术,接入华为HiLink生态,用一系列完整沉浸式深睡体验,打造出真正智能化的未来客卧场景。不仅如此,喜临门正在孵化的行业首个“大睡眠场景解决方案”,也势必会在未来,颠覆整个智能家居生态。

再从制造端来看,喜临门自2016年起,就把提高设备智能化、优化设备产线综合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铺垫为公司的战略。并在2018年落地智能制造中心,携手中国移动,以自身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ADA系统为基础,建设了基于5G的工业物联网系统“5G-SCADA”,是全行业首例5G+工业互联网实践的企业。

长远的战略布局,精准的风向把控,一直都是喜临门独有的打法和理念。因此,短暂的市场增幅只是“冰山一角”,相信在未来,喜临门凭借引领性的前沿科技、前瞻性的品牌战略,势必将引领行业走向新的高度。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行情数据中心

  • 美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金融网 www.chnfi.com 工信部京ICP备17057549号-5
广告投放、软文发布、投稿合作QQ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